首页 /互动 /负责人解读
负责人解读
主题
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嘉宾
全辉 辛家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
时间
2024-07-17 10:00
简介
未央区辛家庙街道办事处针对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新格局的访谈。
访谈图片
文字实录

主持人: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未央区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未央区辛家庙街道办事处党群服务中心主任(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全辉同志做客我们的直播间,针对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新格局这一话题与各位网友进行互动交流。首先请您跟大家打个招呼。

嘉宾: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来到在线访谈直播间,与大家一起交流,同时也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街道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主持人:欢迎全主任,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辛家庙街道的基本情况。

嘉宾:好的,主持人。辛家庙街道位于未央区东南部,面积10.25平方公里,东傍浐河、灞河,与灞桥区隔河相望,南靠陇海线与新城区相邻,是未央的东大门。街道历史悠久,因元代一辛姓僚属建家庙于此,后称“辛家庙”,名延至今。街道人口众多,下辖27个社区、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21万人(户籍人口约16.8万人)。街道发展势头强劲,拥有中储股份西安分公司、中铁长安重工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等2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近年来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处在了全区发展最前沿。

主持人:感谢全主任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辛家庙街道已经有了一个立体的印象。下面,围绕咱们今天访谈的主题,再请您介绍一下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整体情况。

嘉宾: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按照“七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多元化、精准化、高效化、亲情化)目标,打造集服务、学习、培训、休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退役军人之家”。目前辖区共有街道级服务站1个,社区(村)级服务站28个,专职工作人员80余人;现役军人121人,退役军人3089人,共计3210人;享受国家优抚补助的优抚对象134人,参战55人;现役、退役军人荣获二等功15人,三等功389人,其他荣誉94人。

主持人:从您介绍的情况来看,咱们街道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功能丰富、辐射面广,那么其中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嘉宾:第一,建阵地,让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有平台。一是建强街道阵地。按照“五有”“四化”标准要求,打造面积约1000平方米、包含19个功能部室的服务站,实现基础设施全达标。二是建好社区阵地。提升28个社区(村)服务阵地,配备80余名专职工作人员,实现辖区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三是建立网络阵地。制作退役军人服务“二维码”,印制“一对一服务联系卡”,让退役军人和军属有事“码”上就办,服务绝不拖延。

第二,立制度,让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有规范。一是建立带头包抓机制。将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纳入党工委、办事处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检查指导工作、带队走访慰问、参与重大活动。二是健全任务落实机制。将年度任务细化分解,形成日周月“3+8+X”常态化工作法,被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在全省复制推广。三是建立需求对接机制。组建“辛满意”红色跑腿队,搭建网格化代办帮办服务体系,实现主动服务和军人军属需求的“无缝对接”。

第三,融资源,让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有保障。一是内部融。集中打造多功能一体的党建服务阵地,使退役军人和辖区群众更方便地“高效办成一件事”。二是上下融。加强同区级部门的沟通联通,努力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公用、活动共办、品牌共创”,壮大我街道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力量。三是区域融。搭建辖区各类主体“共建共享”“拥军优属”的合作平台,开展“崇军荟”专项拥军优惠活动,与45家商企达成合作意向,获取坚实资源基础。

第四,抓服务,让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有质量。一是抓好党性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入党誓词“活字印刷体验”、红色档案、红色课堂等活动,讲好红色故事;面向少年儿童开展国防教育活动30余期,服务人群3000余人。二是搞好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创新“12345”工作法,建立“就业需求库”和“服务资源库”,累计发布就业创业招聘信息100余次,推送150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军烈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240余人。三是倾听心声诉求解决急难愁盼。成立“辛语连心室”等渠道,24小时倾听和反馈“急难愁盼”问题;组建29支500余人“尖刀班”志愿服务队,联合公益组织,每周开展志愿服务;依托全区“中心+驿站+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离退休干部和年迈的军烈属提供个性化服务。

主持人:听说有很多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去你们服务站开展过观摩考察活动,是吗?

嘉宾:是的。今年以来,街道退役军人工作备受关注,先后迎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编办、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国家级单位视察调研3次, 省委巡视组、省文旅厅等省级单位视察调研2次, 市委、市政府、市编办、市民政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市级单位视察调研9次,其它外省市地区交流学习16次,得到各级领导和交流团队的高度肯定与评价。各项工作成果先后被新华社、中国网、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国双拥网、《中国退役军人》杂志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9次,其他媒体平台宣传报道57次。

主持人:好的。全主任,请问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下一步工作有什么计划?

嘉宾: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市“三精三全”长效工作机制下,创新服务理念,优化“1个品牌、3个聚焦、9+X服务体系”的“1+3+9+X”工作思路,多元主体回应退役军人多样化需求,引领保障助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